夏天一到,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突然变得不爱吃饭,明明之前胃口很好,现在却几口就说饱,小肚子像变成了“小鸟胃”。这其实不是孩子故意挑食,而是夏天的特殊环境和生理变化在“搞鬼”。我们也叫“驻夏”,所以是不是想到了立夏吃蛋的民俗。
“我们以为药放在床头很安全……”病床上,2岁的童童(化名)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。 一周前,他误服了奶奶床头柜上的10粒二甲双胍缓释片,虽经洗胃抢救保住了性命,却因严重低血糖导致“不可逆性脑损伤”——不会说话、无法认人、四肢松软如布偶。
炎炎夏日,带孩子去游泳是许多家庭的消暑首选。不过,游泳池看似清澈的水面下,可能隐藏着一种“隐形杀手”——感染性结膜炎(俗称“红眼病”)。
宝宝从何时开始添加辅食?如何选择第一口食物?正确科学地添加辅食一直都排在新手爸妈最关注问题的前列。因为它不仅关系到营养摄入,更影响着宝宝未来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发育。
有这样一群人,一到夏天就陷入 “抬手焦虑”。当他们举起手时,周围仿佛笼罩着一层 “神秘的结界”,让人不禁退避三舍。这可不是什么特异功能,而是困扰着许多人的腋臭问题。
蝉鸣聒噪,热浪滚滚,空调WiFi西瓜,再加一口透心凉的冰激凌夏天的快乐,谁能拒绝?然而!近日,一女子却因吃冰突发脑结冰,头痛欲裂!
孩子不能跑不能跳,一动就喘不上来气,我们没别的要求就是希望这次手术的效果能持久一点
“妈妈,我尿尿像可乐一样黑!”“我的腿像被大石头压着,动不了!”“我想吐,浑身没力气!”……这些看似夸张的哭诉,可能是孩子剧烈运动后发出的"危险信号"。
近期,我省持续遭受强降雨袭击,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,大量食物受淹、变质、污染,伴随夏季高温的天气,孩子们极易出现 呕吐、腹泻、脱水、发热等症状,严重则会危及生命。让我们从“七要七不要”入手,保证食品安全降低灾后出现儿童肠道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的可能!